浅谈e.MMC PCB设计


e.MMC 5.0 & 4.51/4.41 153b是兼容的


首先,这是e.MMC 153球的引脚图。
左边表示5.0版的e.MMC,右边表示4.51版本。
如您注意到的,在4.51版本中以红色突出显示的管脚表示那些标记为RFU(保留供将来使用)的管脚,在随后的5.0版本中已经改变了。
下图指出,如果未使用5.0版本的HS400特性,那么新的5.0引脚可以保持悬空。这是为了确保向后兼容4.41和4.51。
1

布线

  • 尽可能扩大信号线之间的间距。
  • 尽量满足3W原则(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大于3倍线宽)
  • 尽量减少CLK、CMD、DQ和DS信号传播延时的偏差。
  • 保持PCB轨迹长度差在±50mil以内。
  • 使用弧形走线,而不是直角。

2



焊盘的连接方式

方法5最好,方法1不推荐。
此外,保持根部走线尽量短以减少反射,并将传播延迟保持在信号上升时间的20%以下。

3

去耦电容

  • 推荐去耦电容值和位置如下表。
  • CLK、CMD、DQ和DS信号应被视为传输线,并控制在45Ω至55Ω。
  • 电阻推荐(通常为22–40Ω):

在靠近主芯片的CLK和CMD信号上增加串联电阻。

在靠近e.MMC芯片的CMD、DQ和DS信号上增加串联电阻。

4

★博文内容均由个人提供,与平台无关,如有违法或侵权,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。

★文明上网,请理性发言。内容一周内被举报5次,发文人进小黑屋喔~

评论